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 主页 > 点评 >

中国式装修,房奴的另一则辛酸故事

发布日期:2019-10-12     来源:中国家居新闻网    浏览次数:

   

 

但是,价高,并不意味着高性价比。这些外国品牌来到中国,必然会先进行一番贴金之旅。在调研当中,涂料在国内的售价普遍是原产国的1~9倍。

 

 

即便具有销售频频提及的“蓝天使认证”,但也并不就意味着欧标比国标严格。专业人士认为,国内的十环认证,本就跟欧洲的“蓝天使”不是同一维度的测量标准,没有高低之分。另外,国内除十环认证外,还推行JG/T 481-2015标准,是针对水性漆涂刷后室内空气质量的专项标准。这一标准与蓝天使一样,都是针对涂刷后的室内空气质量,比法国室内环境检测A+认证更加严苛,因此消费者可放心选购国内合规产品。

 

 

在卖涂料这片江湖上,一直存在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夸张宣传。比如“喝涂料”历史,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,一家名为富亚的涂料公司登报要在北京市建筑展览馆前,表演“真猫真狗喝涂料”。

 

 

但后来因现场上遭到动物保护主义者的激烈抗议,最后,富亚老总决定不让猫狗喝,改为人喝涂料,亲自端了罐涂料“一口闷”。

 

此后,就不断出现:

 

 

 

 

“喝涂料”营销年年有,但涂料毕竟还是属于化工产品,里含有苯等有机溶剂,即便能喝也不代表无毒,只能说暂时没有生命危险,着实存在虚假宣传嫌疑。

 

中国式装修,能做到水清至明吗?

 

涂料的暴力营销,只是装修行业的冰山一角,更多杂乱的境况还藏于深水底。由于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偏信,一些不法商家不惜在国外以极低价买进过期产品,只要重新贴上洋标签,就能牟取暴利。

 

 

涂料在一般家庭装修中,支出只占装修费用的5%左右,但却占了整个装修面积的80%,如果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使用了“挂羊头卖狗肉”的产品,不仅会毁掉整体装修效果,也会直接影响家人健康。

 

长期以来,装修行业鱼龙混杂,猫腻甚多,难以做到水清至明,只要户主踏入装修这个坑,似乎就注定要遭遇各种各样的暴击。

 

 

但又只有诚诚恳恳地完成了装修伟业,在毛坯屋里加入了个人意志,“房子”才能真正地成为“家”。

 

因此,我们应该学会规避装修陷阱,不要迷信市面上的流行概念或笼统的“进口”产品,适当考虑优质国货,尽量选用知名度较高、真正值得信赖的成熟大品牌,以防止落入骗局。

 

更重要的,是在材料进场的时候擦亮火眼金睛,不要给家装游击队改头换面、以假乱真的机会,并请懂行的人或监理到场一起验收。

 

稿件来源:新周刊


 

相关阅读: